全國人大代表、于都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歷史博物館黨組成員鐘敏:
推動紅色旅游與各產業深度融合

3月6日,“問計江西”平臺推出第三期民聲話題“紅色文旅”,全國人大代表、江西省于都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歷史博物館黨組成員、于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促進中心(紅保中心)主任鐘敏,帶著滿滿的履職心得,回應網友關切。
不少網友在“問計江西”平臺上提到,江西這片紅色熱土擁有無數寶貴的紅色記憶,但如何在保留紅色歷史底蘊的同時,讓年輕人愛上紅色文化,讓紅色文旅產業更火?對此,鐘敏結合于都縣的實踐經驗,用一組鮮活數據,給出了生動而具體的答復。
信息日報特派全媒體記者涂文華、王祺/文

鐘敏(右二)堅守在宣傳紅色文化的最前線。(受訪者供圖)
創新演繹
讓紅色故事“活”起來
“2024年,我提出建議,將《長征第一渡》大型紅色文旅史詩舞臺劇納入各個研學班的主題課程,之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團隊走進于都,沉浸式體驗那段驚心動魄的革命歷程。”鐘敏介紹,這部舞臺劇通過鮮活的人物故事,讓觀眾真切觸摸到那段悲壯歷史。
該劇迅速出圈,線下反響熱烈,線上火熱傳播,成為于都縣紅色旅游的一張“新名片”,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游客奔赴贛州于都,重溫長征精神、感悟初心使命。截至目前,該劇已演出411場,觀演人數21萬余人次。
“前不久,160余位香港高中生走進于都,開啟紅色教育之旅。于都的紅色故事與厚重歷史深深震撼了他們。”鐘敏說。
多元融合
點燃紅色旅游熱潮
“2024年,于都以新中國成立75周年、中央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為契機,舉辦了一系列活動。”鐘敏如數家珍,從紅色基因高端論壇到熱血沸騰的紅色半程馬拉松,再到壯觀的千人橫渡于都河等30余場紀念活動,不僅豐富了紅色旅游的內涵,也激發了游客的熱情。
在于都,走一段紅軍路、吃一頓紅軍餐、看一場紅軍劇、游一次紅軍館、住一晚紅軍村,這樣的行程安排深受游客喜愛。鐘敏表示,2024年于都接待游客達1532萬人次,旅游綜合收入達143億元,紅色旅游實現了出新、出彩、出圈。
科技賦能
打造數字紅色文化體驗
“科技與紅色融合,能讓游客更真切地感受那段厚重的歷史,同時也能夠讓年輕人愛上紅色文化。”鐘敏表示,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依托AR、VR等現代技術,打造長征體驗區,生動再現歷史場景。運用線上直播、數字展覽等手段,突破時空限制,讓紅色文化觸手可及。這種創新方式深受年輕人喜愛,青少年參觀量同比增長73%。
規劃引領
希望創建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
談及未來,鐘敏信心滿滿。今年全國兩會,她帶來的建議是關于支持于都創建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。她表示,于都的紅色資源非常豐富,現在保留下來的紅色舊址有104處共122個點,保留下來的紅軍標語有1720多條。近年來,于都在“紅色旅游+鄉村振興”“紅色旅游+革命藝術”“紅色旅游+長征國家文化公園”等方面探索出不少寶貴經驗,具備創建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工作基礎。
鐘敏認為,創建示范區能充分發揮于都“紅古綠”的資源優勢,為深入推進紅色基因傳承示范區建設注入強大動力,推動紅色旅游與各產業深度融合,帶動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
江西是中國革命的搖籃、人民共和國的搖籃、人民軍隊的搖籃、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,肩負著新時代紅色基因傳承創新的歷史使命。鐘敏告訴記者,作為紅軍后代,她始終牢記初心使命,以長征精神育人,做好紅色文化宣傳人,傳播好一個個凝聚初心的革命故事,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,為推動江西紅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。
